黎平地图


黎平地图全图高清版

黎平意为“黎民百姓、平安幸福”,位于贵州省东南部,地处黔、湘、桂三省区交界,东邻湖南怀化地区,南接广西柳州地区,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全县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,辖25个乡镇(街道),403个行政村、21个居委会,总人口56万,居住侗、苗、汉、瑶、壮、水等13个民族,其中侗族人口40万人,占全县总人口的71%,是全国侗族人口第一、全省面积第二、全州人口最多的县。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,城市人口12万人。

黎平历史文化厚重,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,设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;明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置五开卫,与天津卫齐名;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,设黎平府,有着600多年的府衙历史;民国2年(1913年),废府设黎平县。现有国家级、省级、州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,其中黎平会议会址、地坪风雨桥、述洞独柱鼓楼等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县城所在地的德凤街道,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;县城内的翘街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。

民族文化多彩,“黎平侗乡”是全国首个以民族风情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是侗族文化传承广、保护好、最集中的传统社区,有中国传统村落93个,是全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,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。侗族“三宝”—鼓楼、花桥、侗族大歌闻名遐迩,现存鼓楼328座、花桥290座,均占全国侗族地区总数的50%以上;侗族大歌被誉为“天籁之音”,享誉海内外,堪称文化瑰宝,2009年,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还是中国最具价值文化(遗产)旅游目的地,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—侗族琵琶歌、侗戏、“月也”、侗族“祭萨”文化(侗族萨玛节)、侗族款约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(侗族鼓楼风雨桥建造技艺)等6项,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—侗族摔跤、侗族哆耶(踩堂歌)、侗族抬官人、侗族蓝靛靛染技艺(侗族蓝靛靛染工艺)、四十八寨侗族服饰(侗族服饰制作技艺)、侗族河边腔、侗族婚俗、求雨祭典(喊天节)、记间节、金汉列美、六洞侗族芦笙会、侗族笛子歌、君琵琶、牛腿琴歌、珠郎娘美等15项,还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,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项。

红色文化经典,1934年12月18日,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召开,史称“黎平会议”,黎平会议开启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,孕育了“敢闯新路、敢于突破、敢于胜利”的黎平会议精神。从此,中国革命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。黎平会议会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国防教育基地,是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、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。

生态文化优美,黎平土地肥沃,气候温暖,雨量充沛,适合各种动植物生长,是中国南方植物基因库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.6%,境内盛产杉木、山油茶、茶叶、中药材等,黎平茯苓、黎平香禾糯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黎平香茶、黎平山油茶、黎平中药材已初具规模,建有茶园35万亩、山油茶园35万亩、中药材园10万亩,素有“杉海油壶”之称,是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湿地公园,还获得中国生态魅力县、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、全国重点产茶县、中国西部最美茶乡、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、中国茗茶之乡、中国·侗乡茶城、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、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等荣誉称号。

区位优势明显,黎平是贵州“东进两湖、南下两广”的桥头堡,是黔东南州三个组团发展的东南核心区,是贵州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先行区。贵广高铁、厦蓉高速(贵州段)穿境而过,南接厦蓉高速、贵广高铁的黎洛高速,北连沪昆高铁的黎三高速相继建成,黎平机场先后开通了贵阳、上海、长沙、昆明、温州、重庆、福州等7条航线,正在规划建设玉屏至从江铁路、兴义经黎平至永州铁路、黎平至剑河高速、黎平至靖州高速,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,为融入黔中经济圈、珠三角经济圈、长三角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畅通的交通条件,区位发展优势日益凸显。

温馨提示:点击图片,查看《黎平地图》高清大图。